央行、银保监会: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来源:央行网站
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央行银保因城稳定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施策实施善性建筑企业贷款投放,好差和改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别化支持开发贷款、住房政策支持住房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信贷需求前提下合理展期。
2022年11月21日,刚性人民银行、央行银保因城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施策实施善性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好差和改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别化副行长潘功胜,住房政策支持住房银保监会党委委员、信贷需求副主席肖远企出席会议并讲话。刚性
会议要求,央行银保因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商业银行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稳投资促消费保民生各项金融服务,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群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会议指出,全国性商业银行要增强责任担当,发挥“头雁”作用,主动靠前发力。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动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积极支持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效需求。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主动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
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稳定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展期。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完善保交楼专项借款新增配套融资的法律保障、监管政策支持等,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负责同志,以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相关司局,人民银行副省级以上分支机构和各银保监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焦点)
-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农信机构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与县域经济发展高度关联、密不可分,应牢牢守住县域金融的主阵地,彰显主力银行本色。——河北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徐翀11月22日,在第四届中 ...[详细]
-
当地时间7月9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再次对能源危机的影响发出警告,称能源短缺问题或将影响德国数年之久。朔尔茨表示,即使在冬季过去之后,应对能源短缺的措施也应继续保留:“我们关心能源供应安全,这不是几天的问 ...[详细]
-
上半年净利101亿,同比增幅超20%!20名董监高又要增持这家银行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继率先披露上市银行首份2022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后,再发利好消息。7月10日,南京银行公告称,该行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董事、监事合计20人以下简称“ ...[详细]
-
因疫情防控被迫停发两个月后,储蓄国债10日重启迎来异常火爆行情!7月10日,最新两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在各大银行的网银和柜台同步发售。记者从工行、招行等银行了解到,由于当前储蓄国债利率比银行同期定存具有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11月23日下午消息,小米今日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704.7亿元,同比下滑9.7%;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21.2亿元,同比下滑59.1%。财报 ...[详细]
-
【环球网报道 实习记者 徐童】据英国天空新闻网Sky News)报道,当地时间9日晚,斯里兰卡示威者纵火焚烧了总理维克拉马辛哈的私宅。此前,他已宣布愿意辞职。斯里兰卡示威者纵火焚烧总理私宅,视频截图。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在外界看来,特斯拉CEO马斯克440亿美元收购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很可能最终成为一场闹剧。但从马斯克的表现来看,他并非真的想放弃这项“蓄 ...[详细]
-
当地时间7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召回了乌克兰驻德国大使梅尔尼克,乌克兰方面暂时没有透露梅尔尼克的去向问题。梅尔尼克自2015年1月开始担任乌克兰驻德大使。最近几个月来,梅尔尼克一直严厉批评德国联邦 ...[详细]
-
对双11战绩不满,刘强东点名批评零售高层并重申零售核心四要素
编辑/苏慧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回国后动作连连。今日,刘强东发出的一封降低高管薪酬的全员信引发关注。而在此前的周末11月19日),京东内部副总监级以上高层参与的线下经营管理会议上,刘强东点名批评诸多零售 ...[详细]
-
本报记者 阎娜 党鹏 成都报道近日,“乐高即将涨价”的消息登上了热搜榜。乐高集团称此次涨价缘由为“能源、物流和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导致成本上升”,并透露约25%的产品将涨价。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者将目光转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