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低、CEO年薪12亿,造车在哪儿“烧钱”?
新造车企业这一年,有因为裁员、投入降薪、年薪拖欠工资甚至资金链断裂上热搜的车儿,还有因为产品价格浮动、烧钱事故频发而受到抨击的研发亿造,也有因为高层言论引起争议的投入,但因为创始人工资高出圈,年薪还是车儿头一次。
日前,烧钱零跑汽车在港交所上市,研发亿造成为第四家上市的投入造车新势力企业。9月29日,年薪首个交易日,车儿零跑科技破发;9月30日,股价再跌超过20%。刚刚上市的零跑与前辈“蔚小理”们一样,在港股市场遇冷。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招股书中的一组数字,引起了热烈讨论。
据零跑招股书披露,公司在2019年-2022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2022年一季度,亏损超过10亿元。各家新势力造车企业都是“卖一辆亏一辆”,零跑的亏损不足为奇。真正引起广泛关注的还是在连续亏损的背景下,其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的个人薪酬,招股书显示2020年其年薪为4648.9万元。
但零跑的这一数据相较于威马汽车,则又是小巫见大巫。在威马此前对外披露的招股书中显示,2019-2021年之间,威马亏损数额持续增加,其中2021年亏损超过82亿元。而就在这一年,其创始人沈晖薪资达到12.6亿元,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数据显示,2021年威马的总研发投入才不过9.82亿元。
尽管沈晖已经在社交平台表态此事“不值得花时间解释”,但仍未能平息网上的争议。
而新势力企业接二连三因高管年薪话题出圈,也让诸多人质疑,持续亏损、研发投入偏低、创始人薪酬过高,这些企业真的在认真造车吗?
“天价薪资”背后
这几组数字为何犯了“众怒”,对比一下即可明了。
2020年,朱江明年薪4648.9万元,同期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和何小鹏的年薪分别为171.4万、104.6万元;2021年,沈晖薪资12.6亿元,李想、何小鹏的总薪酬分别为150.4万元、135.2万元。
此外,从上市整车企业的财报整理发现,2021年,王传福的年薪是579.8万元,董事长魏建军的薪酬为574.78万元,董事长陈虹、董事长曾庆洪2021年薪酬分别为194.4万元、119.4万元。
对比之下,朱江明、沈晖的薪资堪称天文数字。
许多网友讨论时联系起轰动一时的联想“天价薪资”事件。在负债率超90%的背景下,2020年联想全部利润38.68亿元,27名高管工资占了三分之一。
高管薪酬高的令人瞠目,难道零跑和威马真的也是“钱都被高管赚了”吗?
“用脚趾头想就知道真假。”9月26日,沈晖在个人社交平台称,有些事情,不值得花时间解释。
事实上,从招股书中不难看出,沈晖的12.6亿元和朱江明的近5000万元并不可以简单地视为“年薪”。
在招股书中,沈晖2021年度的酬金为12.617亿元,其中薪酬及花红为201.1万元,12.597亿元均为“受限制股份/购股权开支”。朱江明2021总薪酬为954.6万元(年薪为166.7万元,股份支付为779.5万元),2020年的4648.9万元全部为股份付款。
有投资人表示,“实际上这是限制性股份激励,它不具备现金性质,股权奖励要以完成业绩为条件,是投资人为了激励管理层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达成业绩的一种激励手段。但在财务上,要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自授出日期起计入综合全面亏损表。”
实际上,为了在“抢人大战”中吸引和保留住核心人才,不少新造车企业都有股权激励计划。也就是说,无论是沈晖的12.59亿元,还是朱江明的779.5万元,都属于股权激励的范畴,“天价薪资”只是表象,并非能立刻拿到手的“真金白银”。
股权激励“大饼”
近几年来,股权激励远不如前几年受欢迎,甚至被普遍视为“大饼”,但也有少数例外。
半年前,“小鹏汽车高层顾宏地年薪4.35亿”还上了热搜,当时小鹏的回应是“并非全部是现金,还包括股权和期权,超过90%是几年累计的股权激励总和”。9月,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五天之内抛售100万股理想汽车股票,套现了9000多万元。如今,沈亚楠仍持有2900万股。
为什么新造车企业都要狂奔上市?这些数字或许就是最好的说明。不仅造车需要钱,高层们也需要。
2018年,特斯拉制定了一个方案,未来10年无需向马斯克支付任何工资或现金奖励。如果马斯克能带领特斯拉达到目标市值和业绩表现,就能获得780亿美元的股票期权。结果很明显,马斯克达成了公司目标,也拿到了这份奖励。
根据一项最新公布的CEO薪酬调查,马斯克2021年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2.76亿元),成为美国收入最高的CEO,这或许是明面上能够查到的地表最高工资了。
有专家表示,可以把股权激励理解为对赌协议,高收益同样存在高风险。
李想面前也同样有着一张“大饼”。理想汽车于2021年3月批准向创始人李想授予购买108,557,400股B类股选择权,价值为15.8亿美元。
行使上述期权的前提是,要实现汽车交付量目标。这些期权分为六个等额部分。当理想汽车在任何连续12个月内交付的车辆总数超过50万辆时,即可行使第一批期权。在任何连续12个月内交付的汽车总量分别超过100万辆、150万辆、200万辆、250万辆和300万辆时,即可行使第二批至第六批期权。
2021年理想汽车总销量为9.05万辆,2022年1至8月累计交付7.5万辆。由此可见,李想想获得这15.8亿美元股权,难度几乎是地狱级的。毕竟,畅销全球的特斯拉,2021年销量也不足50万辆。
尽管沈晖的12亿股权奖励条件,此次招股书中并没有提及。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概也不易得。过去三年,威马的销量分别为1.69万辆、2.19万辆、4.42万辆。今年前8个月,威马销量不足3万辆。
沈晖曾在2018年称:“威马的小目标是今年年底前交付1万辆,明年争取交付10万辆。”但是,时间已经过去近四年,“蔚小理”年销量均即将迈入“十万俱乐部”,威马几年累计销量却刚过十万大关。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威马累计亏损接近175亿元。其中,2021年威马净亏损82.06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为53.63亿元。相比之下,蔚来、小鹏、理想2021年净亏损分别为40.16亿元、48.63亿元和3.22亿元。也就是说,威马销量仅为蔚来和小鹏的一半,但亏损却高出一倍。
研发投入成谜
不同于威马的低迷,舆论热点中的零跑则成为了新造车企业中的一匹黑马。今年8月,零跑汽车交付量为1.25万辆,同比增长超180%,在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排名中仅次于哪吒,成功逆袭“蔚小理”。1-8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7.66万辆,基本与“蔚小理”持平。
但零跑“飞奔”的背后同样令人担忧。零跑身上最大的矛盾点在于,零跑汽车的研发投入并不高。过去三年,零跑汽车研发的三款产品,研发投入仅14亿人民币。而同期的小鹏汽车一个季度的研发投入已经达到12.65亿。
对此,朱江明表示,一款车5亿元的开发成本与行业内传统车企的投入水平相当;另外得益于大华安防多年在电子技术领域的积累,零跑汽车节省了电子部分的研发开支。
截至目前,零跑汽车共推出了4款车型。虽然在招股书中表明“聚焦于15万元至30万元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车”,但事实上,支撑零跑汽车营收的“顶梁柱”,却是一款补贴后不足十万元的小车,被网友们戏称为“老头乐”。
一直在宣传技术的威马也是如此,数据显示,2019-2021年威马的研发投入每年从未超过十亿元,甚至去年还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
形成对比的是,2021年,威马研发投入9.82亿元,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研发投入为32.9亿元、41.1亿元。
另外,从威马的招股书上可以看出,威马除了在研发投入上谨小慎微,在股权激励以及销售费用上可谓是大刀阔斧。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销售、行政及一般费用占同期营收比例为98.5%、99.4%和77.3%,不仅超过了自己占比仅为50%研发投入,更是远超其他新造车企业相关支出。2021年向管理层成员授予股份奖励导致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更是高达27亿元。
众所周知,造车是一项持续“烧钱”的事业。但钱到底“烧”在哪里,关乎的远远不止是企业的未来。
作者:郑宇
(责任编辑:探索)
-
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 北京时间22日18:00,阿根廷队将迎来卡塔尔世界杯首秀,对手是沙特队。在出席赛前新闻发布会时,梅西亲承这是自己实现梦想的最后机会。资料图:梅西加冕南美射手王。“这肯定是我最 ...[详细]
-
TCL2021年营收同比增65%至2523亿,净利润171亿元大涨129%
IT之家 4 月 29 日消息,TCL集团)今日发布 TCL 科技、TCL 中环以及 TCL 实业三大业务合并年报。年报显示,2021 年 TCL集团)整体营收 2523 亿元,同比增长 65%,净利 ...[详细]
-
来源:老板联播 【#三星为女子深夜独自跑步广告道歉#】近日三星的一则广告引发争议,内容为一名女子在凌晨2点起床,独自一人在城市街道上跑步。一些女性跑步团体和安全运动人士怒批“不切实际”。今年1月,一名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江苏证监局江苏证监局关于对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恒宝股份有限公司:经查,你公司持有深圳一卡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卡易)51 ...[详细]
-
2021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严曦梦 记者 宋薇萍)9月1日下午,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治理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本论坛主题为“以人为本,赋能为善”,论坛举办了多场人工智能治理专题对话,并发布了《2021 ...[详细]
-
财联社4月29日讯编辑 马兰)本周透露,正在调查黑客团伙Stormous对其数据库入侵的事情。Stormous在3月首次涉嫌入侵Epic Games,并一战成名。当时宣称窃取了200GB的数据,包括近 ...[详细]
-
央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发〔2022〕100号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为提升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 ...[详细]
-
参考消息网4月29日报道 据俄新社29日报道,俄罗斯舆论基金会开展的民调结果显示,80%的俄罗斯人信任总统普京。报道称,根据调查,80%的受访者表示相信总统,12%的受访者倾向于不相信,另有8%的人难 ...[详细]
-
四方伟业累亏5012万研发人员锐减35% 应收账款1.48亿占总资产29%周转率大降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长江商报大数据软件公司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伟业”)正式冲刺科创板IPO。招股书披露,此次四方伟业拟募资7.18亿元, ...[详细]
-
央行、发改委决定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 支持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