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不断累积 拐点终将到来
记者 高升(发自投资快报)
本报讯 备受市场关注的利好累积“降准”周末落定!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断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拐点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利好累积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不断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拐点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利好累积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不断本次下调后,拐点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利好累积消息发布之后,不断富时A50指数短暂冲高后回归平静,拐点有观点认为这是利好累积因为市场对利好消息已有充分预期。但历史经验表明,不断在“政策底”明朗之后连续推出的拐点利好政策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随着正面因素不断堆积,“量变引发质变”的拐点终将到来。
任泽平:本次降准落地凸显政策稳定经济大盘的决心
著名财经评论员任泽平日前强力看多A股市场。他从3月中旬开始连续发表《从今天起,开始乐观》、《不要倒在黎明前》 等多篇观点鲜明的报告,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多A股市场的原因。
任泽平指出,此次降准以全面降准0.25%+定向降准0.25%的方式落地,释放约5300亿基础货币。从方式来看,以全面降准0.25%+定向降准0.25%的组合落地,发挥总量与结构双重功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对冲,同时根据央行答记者问,出于对物价水平、美联储加息的考量,货币政策要适当稳健。但降准释放出宽松和稳增长信号,提振市场信心;定向降准则是针对符合要求的城商行与农商行,定向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
从量上看,全面降准可释放基础货币5300亿,稳定资金面基本盘,为经济复苏提供弹药。本次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叠加再贷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大型银行降低拨备率,将为后续实体经济复苏提供充足弹药。
从时点来看,本次降准落地时间距国常会提及降准仅2日,凸显出政策方面稳定经济大盘的决心,对市场情绪形成明显提振。
任泽平指出,今年经济形势的四大关键是:房地产软着陆、科学防疫复产复工、新老基建逆周期加码、市场主体信心恢复。近期政策频频释放利好:稳增长、稳楼市、宽货币、扩财政。
从地产政策看,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70个城市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但3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47.33%,成交套数下降47.36%,稳地产政策仍将不断加码发力。
从财政政策看,今年已出台增加基建投资、减税降费、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等。增加基建投资、支持企业投资、提振市场信心等具有宽信用的乘数效应,今年下达的专项债额度将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预计二、三季度迎来专项债发行高峰,宽财政需要宽货币支持。
从货币政策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强调“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4月6日国常会提出“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3月金融数据大超预期,但主要依靠政府债券、表外融资、短期冲量,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仍然疲弱,需要释放中长期流动性。
不要和拥有无限弹药的人做交易对手盘
任泽平认为,理论上讲,公共政策拥有无限弹药,经济走势取决于对冲力度和节奏。展望未来,七大利好催化剂在路上。做投资不要和拥有无限弹药的人做交易对手盘。
首先,最新政策强调:“政策举措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已出台的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拟推出的尽量提前,同时研究准备新的预案”。“稳增长”关键是房地产软着陆、科学防疫、保市场主体、保就业。预计房地产调控松绑、降准降息、专项债、科学防疫等一系列稳增长的利好政策将陆续出台。
总量方面,降准降息对冲经济下行、提振市场信心。相比于宽货币,更关键的是让货币流向实体经济需要的地方,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能只靠政府专项债发力,要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软着陆、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等,实现宽信用的乘数效应。
结构性货币政策积极发力。新市民、科创、养老等领域发力可期。国常会重点提及“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人民银行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60%、100%的再贷款支持”。定向再贷款等结构性支持工具有望落地,通过结构性工具降低银行资金端成本与实体融资端成本。
利好政策具有累积效应
A股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次政策信号明确的“政策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05年前后的股权分置改革、2008年底的重磅财政政策、2014年下半年的系列政策组合拳以及2020年疫情初期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
回看历史,每一次的政策信号都是清晰无疑的,但在当时的时间节点,受悲观情绪制约,市场参与方都多少显得犹犹豫豫,信心不足。个别政策的出台不会在一朝一夕间扭转市场的走势,但其中长期的决定性作用却已经注定。
资深市场分析人士对《投资快报》表示,当下又一次站在了政策利好持续积累,量变不断积聚的时间节点。虽然有分析观点从短期视角关注到诸如富时A50指数短暂冲高后回归平静,似乎政策力度有限。但这种看法恰恰没有注意到A股“政策底”的长期特征。这种政策利多聚集的过程是一个区间,而不是某一个点。因此,对于后续将会陆续释放的种种利好措施,投资者切不可低估政策决心。
(责任编辑:休闲)
-
来源:华尔街见闻 原标题:通胀失控,经济挣扎!英镑8月创脱欧以来最大单月跌幅能源危机愈演愈烈,英国通胀正在往失控的方向发展,叠加大幅加息预期升温,“日不落帝国”的太阳正在迅速坠落,拖累英镑在8月创脱欧 ...[详细]
-
仅过了一周多时间,印度紧急出台的限制大米出口政策,就发生了变故。9月22日,据一位中国大米贸易商提供的一份印度官方最新文件显示,印度将允许碎米出口的期限从9月15日延长至9月30日。该贸易商称,这份文 ...[详细]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国家标准管理办法》,2023年3月1日实施
新京报讯 据市说新语官微消息,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修订后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23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 ...[详细]
-
1至8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927.6亿元 同比增长7.2%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芳)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至8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927.6亿元,同比增长7.2%;折合751.1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5 ...[详细]
-
11月21日16时22分,河南省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38人死亡,2人轻微伤送医救治。接报后,应急管理部持续指导调度救援处置工作。火灾发生后,当地消防救援队伍共投入 ...[详细]
-
科创板自开市以来,机构投资者参与度稳步提升。根据上交所披露,截至去年四季度,科创板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接近90%,持股占比也达到64%,其中主要以产业资本为主,以公募、外资和险资为代表的主要机构投资者持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9月1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如期举办。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一条重要分支,自动驾驶企业也是参会的主角之一,仙途智能、西井科技、毫末智行、纵目科技等公司均设立了展台。就布展而言,布局商用车赛道的自 ...[详细]
-
中新网9月22日电 22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美国总统拜登15日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加强审查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特定领域交易,商务部有何看法?会否影响中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