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飘扬押宝,恒瑞医药首个BD新药上市,被资本“嫌弃”的license in仍然香
来源: 时代财经
尽管license in模式饱受争议,嫌弃但这并不能阻挡越来越多的孙飘市被传统药企砸重金投身其中。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600276.SH)BD(商务拓展)开始迎来收获期。扬押药首药上
根据恒瑞医药11月9日发布的宝恒公告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S)正式批准了林普利塞(商品名:因他瑞)的瑞医仍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的新香复发或难治(R/R)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
林普利塞作为我国首个高选择性PI3Kδ抑制剂,资本是嫌弃恒瑞医药2021年2月从璎黎药业引进的1类新药,恒瑞医药以2000万美元对璎黎药业进行股权投资,孙飘市被并获得针对林普利塞在大中华地区的扬押药首药上联合开发权益以及排他性独家商业化权益。
事实上,宝恒在孙飘扬重新掌舵后,瑞医仍一向以自主研发为主的新香恒瑞医药便连续引进了多个研发管线。恒瑞医药方面对时代财经表示:“林普利塞是资本恒瑞医药合作产品中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创新药,为公司开放合作成果落地拉开了序幕,嫌弃未来公司将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取得进展、惠及更多患者。”
正当恒瑞医药转身拥抱license in(许可引进)之时,那些以license in闻名的生物药企却在资本市场上遇冷。
就在恒瑞医药宣布林普利塞获批的同一天,再鼎医药(09688.HK,ZLAB.US)公布了2022年三季报,今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575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4310万美元。虽然总收入有所提升,但亏损却仍在扩大。2022年第三季度,再鼎医药亏损净额为1.61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9640万美元。
再鼎医药成立于2014年,仅3年后便登陆纳斯达克,2020年又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因为license in概念,再鼎医药可谓是资本的“宠儿”,港股股价一度攀至151.2港元/股,市值一度突破1400亿港元,但近一年来却跌跌不休。截至11月14日午间收盘,再鼎医药报30.40港元/股,与历史最高点相比跌幅约80%。
交易火热,资本遇冷
license in模式是一种以药物知识产权许可为核心的交易模式。引进方通过支付首付款、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的销售提成,以获得某种药品在特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开展临床研究、生产、销售的权利。
新药研发难度大、周期长,企业通过license in引入已经在其他国家实现商业化或者在前期研究中已经被证明具有医疗价值的药物,可以提升药物研发成功的概率,降低研发风险。
事实上,在欧美的医药行业,license in并不是新鲜事。Drug Discovery Today杂志发布的一篇论文数据显示,在1999-2018年间,全球14家领先的医药企业研发出了270个新分子实体,其中41%源于并购,19%源于药品许可,40%来源于专利研究。
近年来,license in模式也在国内医药行业中迅速兴起。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和2016年,医药行业license in交易数量分别为29起和21起,而2021年license in交易数量就达到了128起。据易凯资本资本统计,2021年在我国提交的新药申请中,license in产品占比超过30%。这说明,许可引进已经成为我国医药创新的重要途径。
license in交易的热度也延续到了2022年。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共发生了57起创新药license in交易。
行业内license in交易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在资本市场,license in被追捧的日子却一去不返。其中,仅2021年9月,科创板就接连否决了两家以license in模式为主的医药企业IPO。
2021年9月17日,科创板上市委称海和药物“已开展2期以上临床试验的核心产品均源自授权引进或合作研发”,因此对海和药物的独立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依赖等提出质疑,认为海和药物并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数天后,上海吉凯基因IPO也同样遭到了科创板的拒绝。
而曾经因为license in概念而大受欢迎的创新药企云顶新耀(01952.HK)、再鼎医药等股价也纷纷暴跌。截至11月14日午间收盘,云顶新耀的港股市值仅剩下约30亿港元,而再鼎医药的股价也已较历史最高点跌去约80%。
另一家license in管线丰富的医药企业(BGNE.US,06160.HK,688235.SH)也面临类似的困境。日前发布的2022胡润百富榜显示,百济神州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雷强的排名为第840位,与去年相比下降了392名,个人身家缩水51%。
争议和隐忧
有分析指出,跨国药企在引进新药之后,通常会根据自身需求重新设计或修改临床试验方案,而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的license in则是“我们不生产创新,只是创新的搬运工”,照搬原有的在研适应症和临床方案。因此,license in模式也陷入了“伪创新”的争议中。
“无论是科创板,还是国家近年出台的有关政策,其实都是为了鼓励国内的医药创新。但现在很多license in其实不过是拿了一个药物的中国区的权益,在中国补一个临床试验然后上市而已。随着资本市场对这种模式的认识加深,自然也就会对高度依赖license in的企业的研发能力产生质疑。”海内外商务总监来延鲲对时代财经表示。
易凯资本合伙人、医药与生物科技团队负责人张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业内对license in模式有一定的误解。“license in模式并不是说企业引入产品后便不需要研发,以license in模式为主的顶尖创新药企需要具有强大产品BD及判断能力,临床方案设计、执行及注册申报能力,以及融资能力。”张骁指出。
另外,“内卷”也是license in模式的潜在风险之一。
来延鲲指出,由于近年来license in模式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外寻求交易项目,导致竞争变得激烈,交易价格水涨船高。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交易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license in多达14起。
这也加重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导致亏损近一步扩大。以再鼎医药为例,财报数据显示,2019-2021年,再鼎医药的授权费分别为5868万美元、1.08亿美元和3.84亿美元。2020年,再鼎医药授权费占研发开支的比例为48.6%,而到了2021年该比例上升至67%。与此同时,再鼎医药的亏损也在扩大。2020年,再鼎医药的亏损净额为2.69亿美元,2021年扩大至7.04亿美元,而2022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为3.82亿美元。
“要做出一款创新药是很困难的,现在好的项目基本上都已经被拿完了,而且由于竞争激烈,项目交易价格被推高。由于医保谈判的存在,国内药企面临的降价压力就比较大,再加上本土药企fast follow(快速跟进)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些花了大价钱买来的产品在本土市场的竞争胜算也就比较小。”来延鲲对时代财经表示。
传统药企拥抱license in
也许是对过度依赖license in的潜在风险有所担忧,事实上,包括再鼎医药在内的大部分生物药企都没有选择完全押宝在license in上。
再鼎医药方面对时代财经表示,再鼎医药从创立以来就一直坚持内部自研和外部引进的双轮驱动。“可能因为再鼎医药过去license in做得比较成功,所以大家会觉得再鼎医药是一家依靠license in的公司,但其实我们一直都有自研的产品和自研的团队,并且强调内部自研和外部引进要进行有机结合,产生协同性。”
截至目前,再鼎医药有9个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内部研发管线。再鼎医药方面表示,公司对外部引进一直有很明确的标准,一是要与现有管线产生协同性,二是引进的产品必须是best in class(同类最佳)或者first in class(全球首创),三是要符合中国的临床需要。
而百济神州则已经在自主研发以及license out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百济神州的产品收入为23.93亿元,其中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胶囊(商品名:百悦泽)的收入为10.65亿元,其中美国市场销售额达到7.40亿元,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百泽安)的收入为8.79亿元,两款自研产品收入合计占产品总收入的81%,而安进公司和百时美施贵宝授权产品同期销售额分别为1.89亿元和1.53亿元。
尽管license in模式饱受争议,但这并不能阻挡越来越多的传统药企砸重金投身其中。比如恒瑞医药在“灵魂人物”孙飘扬回归以后,便接连与万春医药、天广实生物、启愈生物等生物药企达成合作。
恒瑞医药方面曾对时代财经表示,恒瑞医药一直都在密切关注外部创新的进展,只要是公司内部没有布局的或者是有布局但不够好、或进度太慢的项目,符合公司发展策略的品种和项目,公司都愿意与行业领先的企业合作。同时,对于产品的选择,恒瑞医药会从临床上患者仍未被满足的需求、产品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患者使用的便利性、专利等各方面去考虑,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重要的项目上。
作为传统药企转型医美赛道的典型代表,(000963.SZ)也是一个license in爱好者。2013年,华东医药控股子公司华东宁波与韩国LG签订了进口玻尿酸(商品名:伊婉)中国区总代理协议,这是华东医药在医美领域的初试水。
2022年2月,华东医药相继与德国Heidelberg Pharma公司、美国上市药企Kiniksa签署协议,获得了多个创新药产品的开发及商业化权益。据医药魔方统计,上述两项合作交易总额约合10.449亿美元和6.620亿美元,是今年上半年交易总额最高的两个license in交易。
来延鲲对时代财经表示,国内的传统药企多数都以化药仿制药为主,创新药起步较晚,缺乏技术平台的积累,仿制药受集采影响,利润下滑,如果不能实现创新转型,那么将来的处境会更加困难,因此从外部引进新药可以快速补充新药研发管线,加快创新成果的落地。
(责任编辑:综合)
-
马斯克“以民之名”送大礼,特朗对推特账号被解封表示“没兴趣”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 徐伦】20日上午,推特新老板马斯克发布推文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推特账号解封。从18日开始,就“是否解封特朗普的账号”这一问题,马斯克进行了为时24小时的网络民意调查,共有1 ...[详细]
-
近日,据河北廊坊“霸州发布”多个报道显示,廊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齐德旺,已兼任霸州市委书记。公开信息显示,齐德旺出生于1968年11月,在职大学,中共党员。他曾任廊坊市大城县县长、大城县委书记等职务。 ...[详细]
-
梅雨时节,江南一带的杨梅披红带露,水嫩欲滴。从枝头的新鲜果实到舌尖上的甘甜美味,小小的杨梅从勤劳的果农手中送达专业合作社的分拣中心,再由冷链直送经销网点,最终来到千家万户的餐桌。而每一次传递的背后,有 ...[详细]
-
泰达宏利张晓龙:日本、美国、德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后,股市波动率都出现下降
今日,2022新浪财经养老与基金研讨会于线上隆重召开。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个人养老金”新时代即将开启。而养老投资一直是大众关心的话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 ...[详细]
-
易会满重磅发声,中字头板块大涨!中金研报:银行及国有上市企业估值中枢有提升空间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记者 王砚丹 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论坛年会上发表了重磅发言。其中,他提到,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 ...[详细]
-
方正证券:慢牛行情的基本条件已具备 短线大盘可能走出回调走势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伟哥论市核心观点牛市多长阴,熊市多长阳,长阴必惊魂,惊魂必放量。从历史规律看,A股若要走长牛,走势应为快跌慢涨,即需要一根“长阴惊魂”的放 ...[详细]
-
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7日在股东大会上宣布,计划公开增发股票54.2亿股、融资1852亿卢布约合30亿美元)。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因西方制裁导致波音和空客“停供”,俄航打算订购至少300多架国产飞机扩充机队 ...[详细]
-
参考消息网6月8日报道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研究表明,跑马拉松可能会让男性“变老”多达10岁。报道称,这项对年龄在40岁及以上、参加过至少10次耐力赛的男性进行的研究发现,他们的主动脉硬度远 ...[详细]
-
茅台酒11个月销售破千亿背后,“I茅台”挤压传统渠道“利益”,1935颓势已显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钛媒体APP酒日前,贵州茅台600519.SH)披露了经营数据,今年公司茅台酒含税销售收入已于2022 年11月21日突破千亿元,具体为: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以医药制造为主业的000790)却要溢价220倍收购成都远泓矿泉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泓矿泉水”)100%股权,而2021年和2022年1-4月,远泓矿泉水净利均出现亏损。缘何溢价220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