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万亿级存量资产稳投资,释放了哪些信号?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盘活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量资地区,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产稳实际上也可以通过资金回收的投资方式来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释放市场主体预期转弱的信号情况下,作为影响面最广、盘活规模最大的量资领域之一,基建承担着稳投资、产稳稳增长的投资重要角色。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释放意见》(下称《意见》),聚焦重点领域、信号重点区域、盘活重点企业,量资明确通过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产稳规范有序推进PPP、支持兼并重组等方式,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基础设施领域REITs备受市场关注。《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推荐、审核效率,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机构分析,未来基础设施REITs发行有望进入快车道。
接下来,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不少于30个有吸引力、代表性强的重点项目开展试点示范。同时,要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盘活存量资产的有力有效措施,防止“一哄而上”。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或单位要给予激励,对资产长期闲置、盘活进展不力的要加大督促力度。
基建投资提速的迫切性在上升
通过盘活基础设施等存量资产,将回收资金用于新项目建设,被视为扩大有效投资、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的方式之一。
经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国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资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意见》明确,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对于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以及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降低企业负债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第一财经,《通知》的下发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就是基建投资提速的迫切性正在上升,接下来政策对投资的支持力度也会持续加大。这既包括基建项目审批速度的加快,更主要的是拓宽资金来源。
王青表示,下半年基建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会进一步凸显,全年基建投资的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对GDP增速的拉动作用可以达到一个百分点。稳增长的政策目前处在一个高度密集推出阶段,政策高峰正在到来,下半年中国经济会有明显的回升。
《意见》从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三个方面明确了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向。
在重点领域方面,一是重点盘活存量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包括交通、水利、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旅游、新型基础设施等。
二是统筹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的项目资产,包括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等。
三是有序盘活长期闲置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项目资产,包括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和闲置土地等,以及国有企业开办的酒店、餐饮、疗养院等非主业资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分析,《意见》有两个主要的聚焦点,一是优质项目资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能够进行扩建有机结合、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等项目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大,更具备盘活条件。二是降低风险,着重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以及负债率较高的国有企业,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回笼资金,防范债务风险。
清华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杨永恒也认为,在当前稳投资、稳增长的大背景下,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用于新增投资建设项目,能够解决新建项目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实际上也可以通过资金回收的方式来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基础设施REITs发行有望进入快车道
针对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意见》共提出七项具体措施,其中,排在首位的是“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其次是,“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稳增长压力较大,需要各个政策进一步发力。从政策的发力方向来看,主要还是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等相关措施可以比较快地盘活存量,也可以释放增量的流动性,为新增投资提供更好的支持。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也可以为市场增加一些可投资的方向。
《意见》指出,进一步提高推荐、审核效率,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对于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化民生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在满足发行要求、符合市场预期、确保风险可控等前提下,可进一步灵活合理确定运营年限、收益集中度等要求。建立健全扩募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基础设施REITs市场。
不少机构分析,《意见》强调进一步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未来基础设施REITs发行有望进入快车道。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发布的《中国基础设施REITs创新发展研究》测算,中国基础设施存量规模超过100万亿元,若仅将1%进行证券化,即可撑起一个万亿规模的基础设施REITs市场。
2021年6月,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正式上市。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共发行12只,发行规模为458.12亿元。基础资产类型较为集中,其中产业园区REITs有4只、高速公路REITs有4只、仓储物流和污染处理REITs均为2只。
表示,当前我国在交通能源、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形成了大量类型丰富的优质资产。其中大批项目实现了良好投资回报且具有一定增长空间,为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创造了条件。基础设施REITs的推广充分利用优质基础设施项目现金流稳定的特点,缓解投资主体重资产、高杠杆、回收期长的痛点,助力盘活优质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
对于PPP模式参与存量资产盘活,罗志恒表示,存量基础设施项目比新建项目在项目质量、运营状况、现金流等方面的信息更丰富、更可获得,社会资本的投资意愿更强。同时,民间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存量项目,可以减少资本投入,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截至2022年4月,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累计入库项目10304个,投资额16.4万亿元。从投向来看,今年新入库项目投资额前五位分别是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城镇综合开发、林业、农业。
《意见》还提到,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鼓励国有企业依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按规定通过进场交易、协议转让、无偿划转、资产置换、联合整合等方式,盘活长期闲置的存量资产,整合非主业资产。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盘活存量资产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表示,借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国有企业可以加快完成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将处置回收的资金用于更为高效的领域。通过兼并重组,国有企业可以实现低效、无效资产的重新配置。通过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集中,能够带动原本低效、无效的资产向优质资产转变。
(责任编辑:百科)
-
日前,银保监会江西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九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九江银行)因通过信托通道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嵌套委托贷款或集合信托,资金用于购地、面向一般客户销售的理财产品投资上市公司非公开 ...[详细]
-
近半年近五成科创板新股让跟投券商浮亏!中金、高盛高华在这一项目上“白忙活”了?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编辑 何剑岭近期A股市场新股首日破发的情况明显增多。统计显示,3月14日~31日,剔除有市盈率红线的主板个股,注册制下的创 ...[详细]
-
五粮液2021年现金分红金额不低于115亿元 创上市以来新高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3月29日,宜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发布2021年度现金分红承诺的公告。公告显示,为积极回报广大投资者的支持和厚爱,五粮液初步考虑202 ...[详细]
-
人民银行网站4月1日消息,近日,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金融稳定工作电视会议。会议要求,要统筹监管资源和处置资源,强化横向协同和纵向协同,形成金融风险处置合力。业内专家表示,我国经济处在高速发展向高质量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廖艳时隔九个多月,11月22日下午,江歌母亲江秋莲诉刘鑫现名刘某曦)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一案,将在山东青岛市中级法院二审第二次开庭。澎湃新闻注意到,11月20日,刘鑫接受了两家媒体 ...[详细]
-
跑步入场:这家外资券商推出家族信托业务 国内券商也布局90万亿市场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随着瑞银证券的加入,更多券商瞄准了境内家族信托业务。3月30日,瑞银证券宣布,正式向中国内地高净值客户推出境内家族信托信息资讯服务等相关方案,这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经济与金融共荣共生,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经济好则金融强。作为规模最大的金融子行业,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互动尤为重要。截至3月31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23家公 ...[详细]
-
4月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市场报告,从市场、房企以及拿地投资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在市场方面,2022年一季度,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0.06%,新建住宅价格累计涨幅为近 ...[详细]
-
上市审批提速、布局基因编辑……上海16条生物医药新政都有哪些“干货”?
上海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之一。从2017年至今,上海共有19个创新药获批上市,63个创新器械产品进入国家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相关产品数量全国领先。近年来,上海市出台多轮促进生物医药产业 ...[详细]
-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日讯 中国银保监会网站昨日公布《山西银保监局办公室关于2021年第四季度山西省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其中,中信保诚人寿万张保单投诉量位列人身保险公司第一。《通报》显示,中信保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