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疫情下大火的预制菜,会顶替厨师吗?
澎湃新闻记者 陈良贤 王亚赛
疫情的数说反反复复,打乱了不少人的疫情预制日常。在宅家不出和堂食暂停的菜会厨师当下,吃饭成了很多人的顶替大问题。对炸厨房党来说,数说要一夜间就从新东方毕业,疫情预制并不现实,菜会厨师但也不能顿顿吃泡面和饺子应付。顶替
幸好,数说人类发明了预制菜。疫情预制
椒麻鸡、菜会厨师酱焖牛排、顶替麻辣小龙虾,数说这些洗切费时、疫情预制腌炒费力的菜会厨师“大菜”,预制菜都能轻松驾驭;甚至连饭店厨师要花上十几道工序、几十小时才烹饪得出的佛跳墙,在家也能靠预制菜几分钟内轻松端出。
这种让你分分钟成为朋友圈大厨的预制菜,到底有多方便?它能既中看,又中吃吗?
预制菜,懒人、手残党的福音
何为预制菜?一般指经过工厂加工并通过冷冻、真空等方式保鲜的菜品,消费者买到后只需简单烹饪即可食用。简单说,就是热一下就能吃的方便菜。
预制菜最大的特点就是烹饪简单,免洗、免切、免调味,也不用烦恼火候大小、烹饪时长。通过统计近一年来在微博平台上有关选购预制菜的原因,也证明了大家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能方便地吃上一顿中餐。
当然,除了“懒宅经济”、没时间做饭等原因的推动,居家隔离也在近期让这种快手菜迎来了少有的爆发式增长。
四月初,一零售集团食品生鲜事业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地区近半月的预制菜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涨幅超过250%;五月初,北京地区的预制菜也同样需求暴增,一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劳动节期间,预制菜的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3.7倍多。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加了小区里的团购群,在上海工作的95后小伙薛瑞,都不知道预制菜的存在。当时抢菜艰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薛瑞团了海底捞的一份88元预制菜套餐,里面有藤椒鸡丝、茄汁鱼柳和番茄土豆烧牛肉3样菜的料理包。
简单烹饪后,薛瑞就吃上了一盘卖相、味道都中规中矩的藤椒鸡丝。虽然算不上什么“大菜”,但他却赞不绝口——因为不用费心寻找食材和花精力加工、烧制。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段,这种快手菜的确让没怎么下过厨的人改善了伙食。但要指望预制菜的色香味达到饭店大厨那样的水准,可能还是强人所难了。
2022年年初,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一份预制菜的消费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多数预制菜,还很难说得上美味可口。根据他们的调查,仅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觉得,预制菜品的口味超过了他们的预期、很美味,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感觉预制菜品的口味一般。
不少消费者的网购评价提到,和预制菜外包装袋上色泽鲜艳、分量饱满的参考图片不同,他们买回家加热好的河豚鱼、花胶鸡等预制菜,不仅品相发暗,肉也稀碎,实在是令人意兴阑珊。
还有人说,就算味道好也不吃,因为预制菜是工业流水线下的产品,非现炒现做的菜,不仅食材不新鲜而且还缺少“锅气”,没有中餐的灵魂。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如今很多外卖和连锁餐厅,都在用这种料理包。
预制菜的大主顾,是餐厅
与近两年因疫情才引起消费者注意不同,预制菜在餐饮企业中早已站稳了脚跟。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调研,目前国内有超过74%的连锁餐饮品牌自建了中央厨房,且头部品牌的预制菜使用比例更高,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真功夫、西贝、小南国等企业的预制菜在原材料中的占比达85%。
为什么餐饮业这么积极拥抱料理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中就提到,预制菜对餐饮行业来说,其作用主要在这3个方面:口味标准化、出餐速度快和降低用工成本。
对外卖店家而言,后两者尤为重要。
有报告就调研发现,尽管一份售价20元的卤肉饭外卖,使用网购平台上的预制菜,会导致食材成本比自家烧制贵上1块钱,但因此节省下的厨师费用、后厨地租等,却让最终的利润不减反增。
近期多地出现疫情后,很多餐厅无缝切换到预制菜零售领域,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因为根据相关规定,餐饮企业要做预制菜,不仅需要有相关资质,还要有专门的生产平台。有网友就伤心地说:“这次疫情让我知道了,餐厅里都是料理包啊!”
但这并不是所有用上料理包的饭馆都实现了降本增效,因为品控的问题。
作为食品“工业革命”的一部分,预制菜的核心是方方面面做到标准化。这意味着,无论是加工、包装,还是运输、储存,它都需要有行业标准,从而实现口味稳定。但尚处“野蛮生长”期的中餐预制菜,尚无统一标准。有的还是小作坊式生产,冷链运输都难保证。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预制菜,口味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
预制菜要大火,品类和价格是关键
不过,随着预制菜的热度不断升高,预制菜要有规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广东肇庆、山东寿光、重庆梁平等地在2022年纷纷提出自己打造“预制菜之都”的计划,在制定行业标准的同时,抢夺话语权。
只是要想消费者养成常买预制菜的消费习惯,而非只是疫情期间的江湖救急,仅仅是味道稳定恐怕还不够,还得要丰富。
相比烹饪方式简单、食材选料单一的西餐,中餐不仅烧制流程复杂多样,而且派系众多,这让预制菜已覆盖的菜品和中餐菜谱相比,小巫见大巫。
目前,市面上成规模的预制菜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火锅、水煮菜和米面上。如果让你天天吃预制菜,恐怕没多久就会吃腻。
而且中餐还有口味庞杂的特点。同样一道豆腐脑,北方爱吃咸的,南方喜欢甜的,川渝地区则钟情酸辣口味。
如何实现南北通吃,这个问题连深耕中餐预制菜多年的连锁品牌也搞不定。
2021年,预制菜第一股有超过95%的营收都来自于华东地区,其他地区仅占零头。这家成立于江苏的食品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短时间内很难针对特定区域迅速做出调整和改变。
另外,性价比也是预制菜普及的一道坎。
抛开部分网店销售的9块9包邮佛跳墙等极端产品,绝多数正规品牌的预制菜定价都不低。知味观、安井这些头部品牌销售的家宴套餐,售价都在200元以上。一份普通荤菜的价格在30元以上,一盘素菜的售价也不低于15元。
根据艾媒咨询做的调查,超过六成的消费者,买一道预制菜的平均花费在21-40元之间,不比外卖便宜。
能否做到在熨帖了我们胃的同时,还不让我们的钱包大出血,决定了未来预制菜会不会继续火爆。
毕竟当疫情过去,对于多数不想下厨的人来说,用同样甚至是更低的价格,去点一份不用动手加热的外卖,不是更香吗?
(责任编辑:休闲)
-
警惕!假冒“连花”系列药品在市场上出现了。“订阅号”22日发布声明称,近期市场上出现诸多名称为“连花清温茶”“链花清温茶”“莲花清温膏”“莲花清温口服液”“莲花清温植物饮料”及“莲花清温丸”的商品,以 ...[详细]
-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6日报道,尽管英国议会几乎一致支持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并向基辅提供军事援助,但议员当中几乎没人愿意身体力行,报名让自己家成为乌克兰难民的安置家庭。英国议会650名议员被曝仅有两人收留了 ...[详细]
-
日前,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银保监会正在会同人民银行研究推出特定养老储蓄业务试点,初步考虑由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在部分城市开展试点,产品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档。由于目前没 ...[详细]
-
新京报讯 据清风北京官微消息,北京世欣博瑞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春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纪委纪律审查;经市监委指定管辖,丰台区监委对其监察调查。 ...[详细]
-
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为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 京东副总监级别以上降薪10%到20%
【#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为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京东副总监级别以上降薪10%到20%】11月22日,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信中提到:自2023年1月1日起,逐步为十几万德邦的兄弟们缴齐五险一金,确保 ...[详细]
-
财政部许宏才:扣除留抵退税减收8000亿元后 1-4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
中证网讯记者 赵白执南)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5月17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会上表示,1-4月累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减收的8000亿元之后,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增幅比1-3月累计增幅8.6%)有所回 ...[详细]
-
蔚来涨超8%!港A两地汽车股联袂走强,带动无人驾驶、汽车芯片板块,巴菲特大笔增持,石油股放量高开高走!
今日早盘,A股整体围绕昨日收盘点位小幅震荡,成交量依旧萎靡。盘面上,汽车产业链全线活跃,锂电池、汽车芯片、无人驾驶、新能源车等板块涨幅居前;能源股也全面走强,石油、可燃冰、油气改革等板块大幅活跃;医药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2022年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其中营收同比下降15.85%至30.8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8.75%至1.61亿元《投资时报》研究员 ...[详细]
-
目前贵州、安徽、广东三地的多人混检价格均已低于3元/人次。11月以来,各地新冠疫情出现抬头趋势,跨省流动需要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叠加部分地区不再开展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价格再次引发关注 ...[详细]
-
来自:盖世汽车据外媒报道,前苏联时代汽车品牌“Moskvich”可能会在俄罗斯“卷土重来”。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Sergei Sobyanin)表示,将把将莫斯科工厂收归国有,然后将对该厂进行改造,以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