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1度亏1度”价格倒挂,央企煤电企业不惜成本顶峰发电
“中央企业煤电企业不惜成本采购优质电煤,发度发电确保高峰期发得出、亏度顶得上。价格”在1月17日举行的倒挂顶峰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央企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煤电去年,企业在煤电价格倒挂、不惜发1度亏1度的成本情况下,发电央企依然按照要求全力发电,发度发电非计划停运及出力受阻情况明显好于全国水平。亏度
2022年,价格中央企业累计发电5.1万亿千瓦时,倒挂顶峰占全国比重的央企63.1%,高于央企装机规模8.4个百分点,煤电同比提高了5.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央企业发电企业以54.7%的机组容量保障了全国63.1%的电力供应。这其中,“负重前行”的煤电,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和能源安全供应的主力军和顶梁柱。
作为唇齿相依的上下游产业,我国煤炭和发电行业一直处于此起彼伏的“顶牛”状态。近两年由于电煤供给紧平衡、煤价处于高位,煤电企业亏损保供。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2021年五大发电集团煤电板块亏损1427亿元,累计亏损面达到80%左右,导致整体资产负债率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同期,五大发电集团的旗舰上市公司遭遇史上最惨财务年。
澎湃新闻此前从发电央企人士处了解到,由于国家高压管控煤炭市场,2022年上半年煤炭供需紧张矛盾有所缓解,煤价从高位震荡逐步回落,但市场价格整体仍偏高,电价无法与煤价充分联动,煤价远高于电力企业生产盈亏平衡点和承受能力。
中电联曾在《2022年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称,“今年以来煤电企业采购的电煤综合价始终超过基准价上限,大体测算去年前三季度全国煤电企业因电煤价格上涨导致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2600亿元左右。大型发电集团到场标煤单价涨幅远高于煤电企业售电价格涨幅,导致大型发电集团仍有超过一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
据澎湃新闻梳理,为缓解煤电企业经营困难,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多管齐下。
在深化燃煤发电上网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基础上,2022年5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资100亿元,支持煤电企业纾困和多发电。2022年8月24日,国务院在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中明确,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截至2022年11月,中国国新已完成五期合计1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发行工作,期限均为5年,平均票面利率2.78%。
提高中长期合同覆盖范围并加强履约监管,是煤电企业走出困境的关键。
2022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特急文件《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工作方案》,以保障煤炭电力稳定可靠供应。新的中长协方案加大了煤炭供应企业的覆盖范围,惩戒措施也有所加码,减少了中间环节炒作空间。
同年1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抓紧完成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敦促各相关方加快合同确认进度,逾期未确认的,不再统一配置铁路运力。发改委还称,将持续督促足额签约,加强签约保障力度,强化合同履约监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1月13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称,去年以来,电煤和供热用煤的中长期合同收到了300多起不履约或者履约不好的投诉,通过推动整改,大部分已经得到了纠正。在能源保供的中长期合同中,特别是电煤和供热用煤的中长期合同中,已经明确了“欠一补三”的惩戒约束机制。
彭华岗在前述发布会上称,2022年,国内煤炭日均产量达到296万吨,同比增长7.6%,再创历史新高;煤炭企业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让利超过1900亿元;自产天然气达到1900亿方,同比增长7.1%。在国际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在全球通胀上升到40年来最高水平、欧洲电价大幅飙升的大背景下,“中央企业在成功阻断国际能源价格飙涨向国内传导方面发挥了国家队的作用。”
他表示,2023年,国资委将督促指导中央企业进一步高质量打好能源电力保供阵地战、攻坚战。
一是指导煤炭企业加快办理产能核增手续,做好生产组织的有序衔接,尽快释放先进产能。带头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确保合同签约履约、价格执行“3个100%”。
二是指导发电企业用足用好能源保供特别债资金,抓住“两节”窗口期,多存煤、存好煤,确保顶峰发电有煤用、不停机。加大集团范围内资源统筹力度,支持所属的西南、东北等地电厂应发尽发、能发满发,助力补齐当地供电供暖缺口。
三是指导电网企业充分发挥大电网优势,持续优化提升跨省区域调度能力,针对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引导用户错峰避峰,确保做到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严禁拉闸限电。
四是指导石油石化和管网企业全力落实保供资源,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加强组织调度、优化生产运行、强化运输保障,科学研判和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导致的民生用气需求增加情况,确保供应稳定。
(责任编辑:综合)
-
“退市常态化是困扰资本市场30年的难事大事。”“力争用3年时间大力推动上市公司5种能力持续提升。”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主任李明22日表示,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证监会制定了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11月12日,工人在安庆一家汽车企业生产线上工作。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逐步打造完备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了从整车制造到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覆盖上下游产业链的汽车产业生态系统,为当地经济发展 ...[详细]
-
董希淼:寻求消费金融新突破,加大对新市民群体服务,开发大宗消费金融产品
董希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消费金融应加快线上化、数字化,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强供给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助力经济社会稳步恢复。目前,商业银行仍是 ...[详细]
-
海信在世界杯打广告称“中国第一”引争议 律师:难用《广告法》监管,但涉嫌不正当竞争
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举办中,“中国元素”也被人们津津乐道。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海信Hisense)是2022世界杯官方赞助商之一,球场旁的围栏上写着“Hisense 中国第一 世界第二”等字样。在精彩的赛 ...[详细]
-
外盘:11月USDA报告意外上调全球小麦供应预期,美麦、承压下行。在11月的报告中,USDA上调澳大利亚、英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产量,抵消了阿根廷和欧盟的产量下降的影响。美国小麦出口预期下调,美麦价格 ...[详细]
-
吉林日报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2022年度一汽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专项确定支持的12个项目,共30个课题现面向全国张榜。揭榜单位确定后,省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以及一汽集团和相关企业将给予4 ...[详细]
-
黑龙江全省秋粮收购资金充足:省农发行筹资850亿元,已投放52亿元
转自:黑龙江日报本报讯赵达 记者李播)近日,记者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获悉,为全面做好2022粮食年度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我省秋粮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该行在秋粮上市 ...[详细]
-
与万豪分手?茅台年底在三亚连开4家自营酒店!还设有茅台酒专卖店
空间秘探近日,有消息称,为迎接海南旺季到来,三亚海棠湾茅台度假村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开业筹备。据了解,茅台精品度假村建有茅台尊品、茅台珍品、茅台精品和茅台典品4家酒店,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开业。在股市中极 ...[详细]
-
11月13日,有市民向北京青年报记者爆料,“菜鸟驿站”推出活动,加支付宝好友登记,就送电饭煲。北青报记者向菜鸟驿站官方核实发现,这是冒充菜鸟驿站以领取电器为由的诈骗。有人甚至被骗10多万,警方也多次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