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充电桩,难倒新能源车
作者|Eastland
2022年1~10月,个充中国新能源车累计销售528万台,电桩预计全年将达650万台,难倒2023年有望突破1000万台。源车
鉴于消费者的个充高度认可,新能源车的电桩推广越来越不依靠补贴、牌照等方面的难倒政策扶持,仅比亚迪、源车特斯拉两家的个充在手订单合计就超过100万台。
说“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30%,电桩增速将会放缓,难倒甚至阶段性‘见顶’”完全是源车无稽之谈。当汽车渗透率超过30%,个充增速慢下来等马车了嘛?电桩电灯渗透率超过30%,耐心等待煤油灯退出历史舞台了嘛?难倒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30%,功能机守住70%的份额了嘛?
话虽如此,但对2023年及以后若干年的新能源车市场,不可盲目乐观。
首先,全球范围内对锂资源的争夺才刚刚开始。中国需要锂,欧、美、日、韩也需要;动力电池要锂,化学储能也要用,指望碳酸锂回到5万/吨的价格是痴心妄想。
其次,充电难将越来越难,影响用车体验,制约新能源车辆销量增长。
充电桩保有量增速喜人
2015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达33万台,保有量不下40万台,而充电桩总数仅6.6万个(其中5.8万为公共充电桩),每台充电桩要为超过6台新能源车提供充电服务;
2019年,充电桩保有量达12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2万个、私人充电桩70万个;
2021年,充电桩保有量达26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15万个、私人充电桩147万个;
2022年H1,新增充电桩130万个,6月末保有量达39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53万个、私人充电桩239万个;
截至2022年10月末,充电桩保有量达470万台,公共、私人分别为168万、302万。
经过多年努力,截至2021年末我国充电桩数量达到261.7万个,同期纯电动车保有量达640万台车(2021年销量为292万台),车桩比为2.4:1。
纯电动车不需要每天充电,即使慢充通常也能在8小时内完成,2、3台车共享一个充电桩似乎问题不大,乐观派因此断定“充电桩基本满足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需求”。
建桩速度远低于卖车
只讲充电桩保有量迅速增长,不与新能源车销量对照,这是“耍流氓”。
2018年~2020年,新能源车年销量在140万台以下徘徊,每年新增充电桩数量亦低于50万个。三年间新能源车总销量为383万台,充电桩保有量增加了124万个,大致每卖三台新能源车建一个充电桩。
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达352万台,同比增长158%,充电桩增幅亦达103%,但比新能源车销量少258万台。
2022年H1,充电桩有了点迎头赶上的意味。上半年新车销量260万台,新增充电桩130万个,桩增/车增罕见地达到50%。
2022年Q3,新能源车销量197万台,充电桩新增57万,桩增/新增回落到30%以下。
2022年前10个月,新能源车销量达528万台,月均53万台;同期新增充电桩208万个,月均21万个——充电桩保有量与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差距,每个月扩大32万!
“车桩比”的合理算法
新能源车保有量与充电桩的比例称为“车桩比”。例如,2018年末新能源车保有量为261万台,充电桩总量为78万个,“车桩比”为3.36。
2020年末新能源车保有量增至492万台,充电桩总量为168万个,“车桩比”降至2.93。
如此计算“车桩比”,与新能源车主真实体验相差甚远,几乎没有参考价值。
例如,2021年末新能源车保有量为784万台,262万个充电桩当中有147万个是私桩。多达637万台没有配建私桩的新能源车只能由115万个公共充电桩提供服务。对这637万新能源车用户而言,“车桩比”不是3.0而是5.5。
近几年充电桩数量增长很快,但对没有配建私桩的新能源车而言,车桩比始终高于5,截至2022年9月末这个数值为5.28。
还有一个问题:配建了私桩的新能源车偶尔会使用公共充电桩,比如驾车去外省市或临时用车来不及用私桩充电。
截至2022年10月末,私桩数量达302万个,假如有10%的概率使用“公桩”,相当于增加了30万台“无桩车”,把“车桩比”抬高到5.45。
截至2022年10月末,公桩保有量达168万个,无桩新能源车增至918万台。
雪上加霜的是,十多年来陆续安装的168万个公桩,型号、参数、接口五花八门,有些布局不甚合理、利用率低,有些因维修不善或使用不当无法使用。
“车桩比”逐年下降给我们的只是幻觉,对“无桩车”而言,充电难没有得到缓解。
私桩成为绝对主力
2020年,公桩、私桩增量分别为29万个、17万个。年末充电桩保有量达168万个、较年初净增46万个,公桩、私桩贡献率分别为63%、37%。
2021年,公桩、私桩增量分别为34万个、60万个。年末充电桩保有量达262万个、较年初净增94万个,公桩、私桩贡献率分别为37%、63%。
2022年Q1,公桩新增数仅为8万个,贡献率降至17%;Q2公桩发力,新增30万个,贡献率蹿升至37%;Q3公桩再度“萎靡”,贡献率回落至19%。
2022年前三季,公桩、私桩新增数分别为48.6万个、138.2万个,私桩贡献率为74%,成为推动充电桩保有量增长的绝对主力。
“公桩”由商家基于对需求的预测投资、部署,并受资金、场地、电力容量等因素限制。
“私桩”通常在用户购车时配建。绝大多数新能源车购买者乐于拥有“私桩”,没人愿意“祼奔”。况且车企还会提供这样那样的优惠或便利。
但2017~2021年,新能源车主选择随车配建的比率均在20%以下。2022年前三季,新能源车销量为457万台,配建私桩138万个,配建比例30%。
超过七成新能源车购买者有配建私桩的愿望,却无奈放弃,对充电桩保有量增长非常不利。
充电桩产业诸多问题尚未理顺
由于诸多问题没有理顺,导致充电桩建设远远赶不上新能源车销售。
根据“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2022年10月,特锐德充电桩数量32.4万台,星星充电32.1万台,云快充22.9万台,国家电网19.6万台。
特锐德《2021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运营充电桩25.2万台(年初20.7万台)、充电量42亿度(2020年为27亿度),市场份额38.3%,排名全国第一。
2021年,充电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32.9%。每桩每日充电量约50度,收入37元,每日毛利润8.2元。用白油漆在地面喷个“长方块”,收停车费,每天也不止赚8块钱(以年初、年末运营充电桩数量均值为分母)。
比亚迪是新能源车龙头,2022年1~10月销售新能源车141万台。特锐德是充电桩龙头,2022年前10个月新增充电桩7.2万个。
龙头对龙头,直观感觉是:布置一个充电桩比生产并销售一台新能源车“难二十倍”!
充电难有目共睹,资本参与的热情不高,2022年1~10月新增公共充电桩48.6万个,而新能源车仅在10月份就售出71.4万台。
造成公用充电桩保有量增长缓慢的原因,客观条件限制和投资收益不理想各占一半。制约私人充电桩的主要因素就是客观条件的限制了,如物业态度消极、小区电力容量不足、本人没有固定车位等。这些制约因素短期难以排除,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在小区不增加车位和电力容量的情况下,增私桩的难度必然会越来越大。
假如2023年销量1000万台新能源车,其中纯电动800万台,根据以往数据,只有240万台纯电动车可配建私桩,“无桩”纯电动车将会增加560万之多。
公桩、私桩都“指望不上”,2023年“充电难”将会更难,对新能源车销售的制约日益凸显。
插电混动或能“单骑救主”
1)纯电、插电都是过渡方案
“新能源车不等于纯电动车”应当成为常识。“不明真相的群众”认为把所有燃油车替换为纯电动车就大功告成了,而不懂得化学电池只是过渡。
首先是资源限制。别惦记大洋中的锂,浓缩1000万吨海水,再经过复杂的流程可以制备大约6吨碳酸锂。可以商业化开采的锂大约可以装备100亿台纯电动车。假如年产6亿台纯电动车,锂资源够用15年,显然不是最终解决方案。
其次,化学电池(锂电池、钠电池)不论怎样进步,能量密度都不可能大幅提高。汽油能量密度比化学电池高几十倍,氢要高出上百倍。
从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和探索,各种方案、路径、模式都应当积极探索、试验,不可能一步到位,因而需要过渡方案。
纯电动、插电混动都是过渡方案;插电混动不是通往纯电动的过渡;纯电动车不存在任何“道德优势”。
不要低估插电混动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按现在的油价,上下班往返50公里燃油成本超过50元、用电成本不到5元。每逢油价上调,加油站都会排起长队,车主不过想省几十元钱。当他们拥有插电混动车之后,自然会多用电少烧油,不需宣传,不用补贴,更不必监督。
纯电动车主有里程焦虑——满电才敢出远门、电量低于50%就不踏实,见桩就想“补电”,生怕“过了这个桩就没了这个电”……这样的心态很容易在局部形成“挤兑”。
插电混动车也需要充电,但绝无里程焦虑。以插电混动车为主,推广新能源车受充电桩建设速度的制约会比较小。
当“长假”高速公路免费,服务区设100个充电桩未必够用,其它时段又会大量闲置。纯电动车完成过渡使命后,大量充电桩将被废弃。以插电混动为主要过渡方案,充电桩则不必建那么多、那么急。
纯电、插电都是过渡方案,应当以有利于新能源车推广、减排效果最大化为评判标准。
2)插电节约锂资源
插电混动车消耗的锂资源仅为纯电动车的1/5到1/3。
以比亚迪唐为例,纯电续航里程112公里的版本电池容量为21.5kWh。蔚来ES6续航610公里、电池容量100kWh。特斯拉Model Y续航545公里、电池容量60kWh。
2016年以来,新能源车销量中80%以上是纯电动车。2022年H1,纯电动车在新能源车市场的渗透率为80.9%。
假如这个比例倒过来,即插电混动占比达到80%,可节约一半的锂,锂资源紧张得到缓解,价格大幅下降。
中国现有约3000万台燃油车产能,燃油车日薄西山,冗余产能意味着资源浪费。直接抛弃,不如转产插电混动车。
锂资源耗尽是远虑,充电难是近忧,远虑、近忧叠加对新能源车推广的阻碍不容忽视。
插电混动或可“单骑救主”。
*以上分析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时尚)
-
本报记者 昌校宇场内交易公募REITs再添新选择。8月31日,全国首批3只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以下简称“保租房REITs”)上市。至此,全市场已上市公募REITs增至17只。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 ...[详细]
-
中新经纬10月5日电 中国政府网5日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下称意见)。根据意见提到的《全国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新增任务清单》,此次共有22项全国政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科创板日报》10月6日讯记者 毛明江 黄心怡)近期,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导小组公告了2022年第一批撤销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企业名单,撤销年份在2020年和2021年,包括上海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 ...[详细]
-
新华社莫斯科8月30日电记者刘恺)据今日俄罗斯通讯社30日报道,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当天因病去世,终年91岁。据报道,俄总统事务局中央临床医院30日夜间发布消息说,戈尔巴乔夫当晚因长 ...[详细]
-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0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周将下调2023年全球GDP增速预期。格奥尔基耶娃称,占全球经济三分之一 ...[详细]
-
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输掉了2年前的美国总统大选后,他的一些支持者一直在美国舆论场上散布一个阴谋论,说特朗普之所以会输掉选举,是因为大选使用的投票机是“中国制造”的,数据存储在“中国的服务器”,甚至妄言中 ...[详细]
-
俄乌冲突持续,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拱火”也在继续。美国正在施压欧盟为乌克兰提供资金。继续拱火还带上盟友,这样的做法引发了多方批评。美国政府正在计划为乌克兰每月提供15亿美元的资金,直至俄乌冲突结束,并声 ...[详细]
-
恒大武汉11宗地块被无偿收回 五年前以56亿价格从嘉凯城手中获得
【恒大武汉11宗地块被无偿收回 五年前以56亿价格从手中获得】财联社11月21日电,日前,武汉市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公告称,无偿收回武汉巴登城投资有限公司“恒大科技旅游城”项目11宗未使用土地国 ...[详细]
-
惨案!这国首都一教培中心爆炸,已致53人死亡,110人受伤,大部分是年轻女性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0月3日,联合国驻阿富汗特派团表示,9月30日在喀布尔市一教育培训中心发生的爆炸袭击已造成53人死亡,110人受伤。其中大部分是年轻女性。图片来源:视频截图阿富 ...[详细]